时下,古装电视剧市场饱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执着的制片人们仍然热衷此道。在他们看来,拍摄古装片就像持有准备上市的原始股一般胜券在握:既能远离现实瞎编乱造、用“戏说”做挡箭牌,又能毫不担心过了时效,在国内甚至海外市场放长线,等待好收成。可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鬼神多了,观众就开始见怪不怪。《七十二天相》拍卖台上无人应价就是个警钟,到了交易会上《乱世丽人》遭到冷落、《皇亲国戚》、《战国红颜》、《忠勇小状元》、《王宝钏与薛平贵》、《光武帝刘秀》等古装戏少人问津就不得不让人想想古装戏称霸荧屏的时间还有多久!
“妖魔鬼怪、刀光剑影、行侠仗义、风花雪夜中如果只有戏说,只有插科打诨,老百姓总有看烦的时候。历史戏最不能少的还是文化感。”北京电视台的发片人孙燕这样对记者说。她还提及,现在选择古装戏,文化感浓郁的戏明显抢手,比如,即将播出的《南方有嘉木》,这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小说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这部戏一开始就以“茶文化”打市场,将中华茶史的兴衰、茶人的荣辱与民族时代的艰辛相交融,可谓“三代茶人史,一脉民族魂”。《南方有嘉木》的制片人于子健介绍说:拍摄这部戏之前,他们做了详尽的市场调查,发现了古装片大都缺乏文化感的事实,也听到不少家长抱怨电视台播放的一些歪曲历史的电视剧,既不能让孩子学知识又不能让孩子学做人。于是他们决定拍一部文化感强的电视剧来进入竞争激烈的古装片市场。中国电视艺委会副主任仲呈祥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是感慨颇多,他说,如果不加以引导,让不学无术的“小燕子”占领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童年生活里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再过多少年,影响出来了,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电视还应该在娱乐的同时倡导文化感。
仔细观察目前的电视市场,不难发现跟风之作大都是古装戏。《宰相刘罗锅》在荧屏火起来之后,就有人劝说导演张子恩赶快拍续集,然而张子恩表示坚决不能“狗尾续貂”,给人留下个好印象最重要。没想到,张子恩不拍续集却有人替他续了个《刘罗锅断案》。本指望着借东风大捞一笔,没想到,交易会上遭到冷落。跟风不讨好的不只是《刘罗锅断案》,《三国英雄传》、《新水浒后传》也没能像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那般畅销,也落个少人问津。而跟着潮流而动的“格格戏”,《红艳格格小王爷》还没等到封镜就有了戏里戏外的一大堆麻烦。只有《还珠格格》的续集情况还好,虽然捡了不少“骂”,但赚了大钱,所以制片人的心态还算平衡。据说,还有劝说琼瑶续上再续的说法,真有一股不把“格格”写到老是不罢休的劲头。从主持人转行做了演员的程前对跟风现象深恶痛绝,他说:不少同已经成名的作品相似的剧本来找他演角色,他不管待遇多么丰厚,一概拒绝,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演员这一行最吸引他的就是能用短暂的一生来演绎世上丰富多彩的不同人生,如果都是一个样子对他没有吸引力。程前自豪地说:我扮演的角色没有重复,不管演得如何他都是我的“这一个”,也常常是影视画廊里的“这一个”。曾经拍过《胡雪岩》、《老少爷们上法场》等四五部清宫戏的导演金韬曾发誓不再拍清宫戏,原因就是这样的剧本已经很少佳作,不是情节雷同,就是人物类型化,难以感动创作者又如何感动观众呢?
古装片创作不仅存在跟风的问题,更有模式化的倾向,《东游记》投石问路之后,同是新派古装神话剧的《镜花缘传奇》、《星光灿烂猪八戒》、《财神到》等又要闪亮登场了。这些戏共同的特点是有丰厚的群众基础,采用大量的电脑动画制作,做不到让你被情节感动,也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这类戏的表演方式也大都是穿着古人的衣服、说着现代的俏皮话儿,耍着演、玩着演、闹着演。老艺术家朱旭有一句话十分准确,那就是“古装戏画鬼神容易画犬马难”,的确如此,要让情节抓人、让人物性格感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今后面临着打破古装片以往创作模式的困难。张子恩在谈到如何突破古装片创作模式时说:“唯有出新、出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张子恩的新作《珍珠翡翠白玉汤》打出的招牌就是“新构思、新风格”,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都摆脱了寻常正剧的模式,时空由古及今,演员一人多面,让著名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的富有传奇的一生以“冰糖葫芦”式的喜剧的样式面对观众,其中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在分析古装片的创作问题时,很多的电视人都认为,古装片的创作已经面临着山穷水尽的困惑,因为老祖宗的故事抖落得也差不多了,所以当务之急是突破创作模式,开阔思路,让古装电视剧走入一个新的境界。